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信息中心 > 教育资讯

以“微创新”走出校本教研的现实误区

时间:2015-01-16  撰文:【李海军】  来源:【中国教育新闻网—中国教育报】  发布:【zwz

 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,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很多误区,话题空泛、无的放矢、无法吸引教师主动参与、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等现象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。只有兴利除弊,才能达到预期的教研效果。

 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,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,也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“载体”。但在现实中,校本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,存在误区。下面结合问题进行一些具体剖析。

  选题空泛,缺乏针对性

  校本教研要立足于解决问题,要以学校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。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,应该具有普遍性、代表性、典型性和相对复杂性等特点。某些校本教研的选题,缺乏针对性,研讨之后,无法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。在研讨时,备课组长可能提出一些问题,但往往主要是改进教学的建议,问题分散、零星、肤浅,这与校本教研的问题有根本性区别。为此,建议学校开展公开课活动时务必确定具体研究主题,最好每次集中在一个主题。例如,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策略、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、教师主导地位的落实、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、导学案设计的合理性,等等。如果每次教研活动侧重在一个研究主题,能增强研究的针对性,避免盲目性,研究就容易开展,也能靠近大多数教师的最近发展区,研究的成效就比较明显,就能切实解决学科组普遍存在的问题。抓住问题的症结,把问题研究透彻,这样的校本教研才真正有成效。

  行政主导,缺乏教师主动参与

  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,就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。一些教师往往因行政命令而不得不参加教研活动。另外,为了节省活动时间,各学校通常指定一些备课组长参与发言,其他教师则没有发言机会,只能旁听,致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完整地挖掘出来,研讨不免“挂一漏万”。

  教研能否取得预期效果,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主动参与教研活动。如想调动教师的研究热情,只靠制度约束是不够的,必须想办法让每一位教师从思想上认同,自觉、自愿、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。

  教研活动是教师自我发展提高的良好平台,是教师实现二次发展的必由之路。要对教师加强思想引领,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让他们充分认识到:信息化时代,各种知识、技术日新月异,作为教师,必须不断学习、主动成长,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。为此,建议学科组在教研活动之前将要研究的问题加以分工,层层落实,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活干,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参与研究。杜绝旁观者,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课堂教学的观察者,都认真听课,积极准备;适当延长研讨时间,轮流发言,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就自己的观察视角发表自己的见解,开展争鸣。

  缺乏对问题的充分研讨

  校本教研活动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、系统性和完整性,不能对存在的问题“轻描淡写”或者“避而不谈”。有时在一些教研活动中,点评分散,缺乏对公开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;没有系统地研究问题出现的根源,更没有找到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“金钥匙”。

  问题研讨时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,大家畅所欲言,找问题,想办法,引路子,定措施。只有方向对、路子清、问题明,措施制订才能合理到位,教师合作才能实现共赢。建议学校牵头,以年级为单位,统一合理安排业务研究时间,将研究时间固定为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。公开课安排在上午第一节课或下午第一节课,这样就可以保证有三节课的研讨时间。同时,研讨内容要细化,可以将任务划分到年级备课组,再由备课组细化并落实到具体个人。研究时间有保证,研究问题突出针对性,研究主题具体化,研究效果自然水到渠成。

  缺乏实用性的课题研究

  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在于发现问题,研究问题,解决问题,改进教学流程以提高教学质量。校本教研在本质上属于应用研究,而把研究的结果束之高阁的做法不可取。一些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,在一些学校已经进行了若干年,甚至形成了传统。时下的校本教研,应当摒弃一些无效、低效的教研活动,发现真问题,解决真问题,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。

  建议学校立足现实问题,对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进行“微创新”。具体做法是:研究内容前置,即本周研究下一周的教学内容。主讲人于上周五之前,将所备内容(教案、学案或课件)放在学科组共享文档内,作为“草案”;本周业务研究时间,备课组成员将“草案”下载到个人电脑进行集体研究,研究的结果作为“共案”;教师再根据个人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“共案”进行删、补,完善为“个案”,进行使用。经过两次备课,实现了“草案→共案→个案”的增值性跨越。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时,由于每一位教师都对研究内容比较熟悉,故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  这种业务研究模式的“微创新”,既秉承了传统教研的优点,集合了大家的智慧,又突出了教师个性,是一种简单、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措施。它既能挖掘集体智慧,又突出了教师的个性特长,还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,突出了因材施教、分层教学的理念。这既是对教师的尊重,也是对学生差异性的承认。如果在教研中,大家都能以诚相待,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研讨,这样的业务研究,问题准确而明晰,措施科学而有效,效果自然明显。(作者李海军,单位: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)
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推荐图文
温家宝:要使教师工资不低于或相当于公务员水平
温家宝:要使教师工资不低于
热点文章
  1. 北海市08年度通过教师专..
  2. 考试分数与教学成绩..
  3. 从十个细节可看出一个班..
  4. 好课七问,看看什么样的..
  5. 变一些形式 多一些实效..
  6. 课堂上低效提问的五种类..
  7. 温家宝:要使教师工资不..
  8. 最能享受到教育温暖和快..
  9. 以“微创新”走出校本教..
  10. 深化教学改革需处理好几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