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信息中心 > 教育资讯

中学教师面对的几大误区

时间:2009-05-06  撰文:【佚名】  来源:【WANGLUO 】  发布:【一厢情愿

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对教育的观念看法,虽然有了不少改观,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。

学校误区篇

误区一、老师教得好不好,全看分数高不高

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当今最流行的一句话。但是好学生的标准只有一个,就是分数高,教师为了证明自己,只能把每个学生往高分尖子的路上逼,而能把每门功课都学好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。因为人的各方面才能并非均衡发展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语英数理化全面发展。尽管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,也难把一个班教出整齐划一的高分。

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,新课程改革前的教育弊端明显。广大学生整日埋头于书山题海,接触的是大量的习题、试卷,是各种抽象的文字、符号,解题时运用的手段是概念、公式推理、判断等逻辑范畴的东西,学生很少接触大自然、观察大自然,很少动手做实验,观察实验现象,很少从事艺术活动,很少有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艺术享受,总之,头脑中形象的积累很少,而且许多本来应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重的课程,教师往往只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,如语文课只重视发展语言和逻辑思维;数、形结合的数学只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;至于理、化、生等自然学科,更是被误解为以逻辑思维为特征的。

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三类:抽象思维(逻辑思维)、形象思维(直感思维)、直觉思维(灵感思维)。抽象思维是用理论来思考和表述的思维活动。思维的手段是概念、公式、原则等逻辑范畴的东西,思维的过程是判断、推理、论证。形象思维是凭借形象进行的思维活动,思维的手段是图形、音响、典型形象等材料,思维的过程是类比、联想,思维的特点是直观、鲜明、生动。直觉思维是一种高度简缩的思维方式,是指突如其来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顿悟,是思维运动的飞跃,是思维中突然爆发的火花

科学思维虽然划分为三类,但实际上人的每一个思维活动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,往往是两种,甚至三种先后交错在起作用。比如,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就决不是单纯的抽象思维,总要有点形象(直感)思维,甚至要有点灵感(顿悟)思维。(钱学森语)

高中学生是15—18岁的青年,正处于生理、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,精力充沛,思想活跃,求知欲望强烈,是形成世界观、人生观,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年段。高中阶段必须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有些素质的养成若在高中阶段错过机会,将会在人的一生中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。但是,现行教育却与此背道而驰,为了片面追求应试的高分,往往会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,忽视身体、心理素质的提高,忽视技能的训练,忽视审美意识的养成。即以智育而言,现行教育也违背教育教学客观规律,造成知识结构的严重偏废。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,现行教育也片面强调了逻辑思维的训练,而忽略了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,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开发,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。一句话,片面的评价制度是教育理念落后的主要特征。

误区二、只要分数高就是好学生

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新型人才。当前,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,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,知识和智商才是重要的,什么人格、品德已经过时。其实,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,不但要高智商,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。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,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,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,需要人们遵守规则,讲究信誉。

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,面试中有一道试题:请你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?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,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。有人问及原因,老总回答说:这样的人值得信任。

专家的研究表明,当今,一项事业的开拓,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,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%-30%,人格要素占70%-80%。因此,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,在重视智商的同时,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。

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、品质和人格素质。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;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;个人了解自身感受、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、理智行事的能力;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。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,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。可见,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,更要养成健康人格。

误区三、只凭经验教育学生,忽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

老师面对的情形是:家长更宠孩子,外面的世界构成了对学生的巨大诱惑,独生子女更趋于任性、脆弱、依赖性,既有早熟的一面,又有幼稚的一面。这种状态要求老师更有耐心,更细心,更有责任感。同时必须学好心理学,时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,体察学生的情绪及情感需要。

家庭误区篇

误区一、什么事都不用干,只要好好学习

除了睡觉吃饭,适当的娱乐,家长不要求学生做任何家务活,学生除了学习,不需要承担任何家庭劳动任务。这种教育氛围使很多学生养成任性、自私的性格,缺乏社会责任感。家庭应当分配适当的劳动任务给孩子,一是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厌烦情绪,适当调整作息安排,使孩子的大脑有张有弛,同时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紧迫,自己的责任,从小培养自觉劳动的习惯。经常性的动手劳动,既能使孩子的大脑发育更快更全面,也容易养成勤劳能干的性格。

误区二、什么东西都不缺,什么要求都满足,只要学出好分数

孩子在家里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去奋斗去争取,许多东西都轻而易举就能得到,甚至不用想、不用要求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,久而久之,这种孩子要么欲望无限,难以满足,要么对什么都没兴趣,无所谓,没有上进心,缺乏好胜心,好比一只久居笼中的鸟儿,不愿意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飞翔。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要求他学习好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
误区三、只问分数,不管过程

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。有些学生书写差,完成作业情况不好,听课不认真,作业不专心,不愿意静心钻研思索,不重视知识的巩固、整理工作,所有这些妨害学习的坏习惯家长一般都不予以重视,或者明知不好也不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。

误区四、吃穿不愁,就不会有烦恼

其实学生的烦恼很多,与同学的交往,老师的态度,自己遇到的种种问题等等,家长往往忙于工作,只注意物质供应而很少有意识地承担家庭心理顾问的角色。青春期的孩子,情绪波动较大,学习压力较重,如果家长不注意沟通,很易造成孩子的对立情绪,难以与子女心灵产生共鸣,导致家长会听不到孩子的真心话,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,形成隔膜、疏远的局面,难以做好帮教工作。

误区五、学生只听老师的话,不听家长的

很多家长会把这样一句话告诉老师,那就是老师,我家的孩子就听你的,你一句话抵我们做家长的一百句,老师们听了这种话往往只有苦笑三声。其实家长们这样说有的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,有的是奉承老师,但从他们的思想上看,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,老师的看法代表着集体的评价,这些评价是这个学生在集体中的价值、地位、尊严的体现,而且老师与学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,有一定的神秘感,有助老师树立威信。而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,不一定会清醒、理智地全面审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,即使发现了优点也常常忽略,或者只看到孩子的优点,看不到孩子的不足之处,对孩子的学习、思想、习惯方面的培养缺乏长远的规划,总是等到形成明显的缺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能及时、准确地发现并纠正,久而久之,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帮助不大,就容易把家长的说教看成是无价值的唠叨。因此,家庭教育是绝对不能不用心经营的

 
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推荐图文
温家宝:要使教师工资不低于或相当于公务员水平
温家宝:要使教师工资不低于
热点文章
  1. 北海市08年度通过教师专..
  2. 考试分数与教学成绩..
  3. 从十个细节可看出一个班..
  4. 好课七问,看看什么样的..
  5. 变一些形式 多一些实效..
  6. 课堂上低效提问的五种类..
  7. 温家宝:要使教师工资不..
  8. 最能享受到教育温暖和快..
  9. 以“微创新”走出校本教..
  10. 深化教学改革需处理好几..